冬去春来,又一个会展黄金季如约而至。我省多个城市展会竞相排出展会档期。
不过,沉入这个行业就会发现,会展业投入1元就将拉动相关产业9元的“一九定律”却并不明显。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目前全国会展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平均不超过1:5,我省展馆利用率也只有40%左右。而对密集出台的展会邀约,生产商响应并不积极。日前在宁举办的提升江苏会展品牌论坛上,专家们纷纷建言,要使会展业成为“空中撒钞机”,关键是转变办展理念、规范办展秩序。
40个展会不如人家1个展会
“现在,号称‘国际铸造展’的展会全国每年有40多个,而真正能够形成品牌、吸引外国企业或采购商参加的却很少。同样的展会,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每年只办一两个。无论从影响力还是参展成效看,我们40多个展会未必赶上人家一个展会。”中国铸造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立波直击他所在行业展会的时弊。
铸造这样一个高度专业、相当“小众”的行业展会,各地尚且趋之若鹜,其它行业自不待言。一块会展业“蛋糕”众人抢着吃的现象很普遍,大城市有房交会、汽车展、家装展,中小城市同样有。重复办展、无序竞争的结果,是展览规模小、水平低,市场没有做大,参展商参展热情受挫,展会的溢出效应大打折扣。
江苏新会展公司总裁周正海表示,美国有展览场馆400多家,每年举办的规模展会近万个,净展出面积约4600万平方米,参展商120万,观众约7500万人次。德国有25个大型展览中心,依靠超强的专业性,全球150个顶级行业博览会2/3落户在德国。德国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外国参展商平均超过50%,参观者中两成以上来自国外。这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建展馆≠会展经济
抢着办展会,原因之一是场馆多、展会少,展馆经营者普遍“吃不饱”。
江苏省会议展览业协会副会长、苏州国博中心总裁陈刚说,6年前,苏州国博中心面积列各大城市第六位,现在已降到了十六位。即便如此,他仍坦言,“作为负责展馆运营的公司老总,感到运营压力很大。”据悉,我省13个省辖市有11个市建成或在建场馆,场馆总面积逾百万平方米,列全国第二位。“不少地方把建展馆和会展经济画上了等号。”有专家表示,办展会要依托场馆,但建场馆不等于会展经济,一些地方投了巨资、占用了大片土地,场馆成了摆设。
周正海指出,会展场馆的布局有其内在规律,一般一个会展中心的辐射半径在200公里左右。就是说,如果这个范围内出现多个场馆,场馆浪费、会展不经济现象便在所难免。
办会展要防“规模陷阱”
会展要有影响力,要赚钱,当然是规模越大越好。这种认知在专家看来,却是一种误区。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永远名誉主席、雅式展览董事长朱裕伦明确提出,要警惕会展业的“规模陷阱”。
在专家看来,二三线城市发展会展业应与一线城市明确分工,从实际出发,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会展就像‘金字塔’,不同城市应定位在不同层次。”朱裕伦指出,处在顶尖的高端展会只占1/5左右份额,这部分适合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作为二三线城市就要在中低端展会中寻找商机,包括参展商、买家的细分和参展费用的确定。
“江苏会展业要在区域、产业、创新等优势上做文章。”陈刚说,苏州国博中心就是立足二线城市,借鉴中国香港、德国等的办展经验,走“专业团队、自办展会”路线,成效显著,2010年自办展20个,今年有望达到21个。
依托本地产业办会展,专家们为江苏支出高招。朱裕伦举例说,雅式展览名下的香港玩具展,背靠的是珠三角乃至全中国的制造能力。香港本土只有700万人口,而玩具展吸引的是全世界买家。他们把办展时间与广交会衔接,定位则有所差异,并吸引周边国家生产商参展,在全球打出了很高的知名度,成为亚洲玩具一站式采购主要平台。
省商务厅人士表示,我省正在探索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实现差异化办展的路径。比如,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展会重点确立为电子信息博览会。以光伏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已成为无锡新兴产业名片,省市商务部门和欧盟、北美等相关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广泛联系,为新能源展会搭建舞台。南京软件及服务外包发展迅速,软博会、服务外包大会将作为会展重点着力打造。(邵生余)
网址:http://www.zhanlanku.com/news/show-8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