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记者 李楠楠
一提到青岛,很多人都会想到青岛啤酒节;一提到大连,很多人都会想到大连服装节……一提到烟台,却很少有让人脱口而出的大型展会。
一年132场展会,这个数字确实不小,但纵观烟台大大小小的展会,真正叫得响的还有待培育。
没动车航班少,干吗要到烟台办
据烟台市商务局会展节庆管理科工作人员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烟台会展业开始“摸着石头过河”。1992年举办了烟台张裕葡萄酒节,展会开始具有一定规模。此后20年的时间,烟台会展业在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大产业。
“烟台濒临日韩,北靠大连,南邻青岛,这是我们所称道的区位优势。”山东工商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刘涛说,但对烟台会展经济的发展,优势反而成了劣势,“烟台没有动车,很多飞机航班都要到青岛转乘,那干脆在青岛办展会,干吗折腾到烟台呢?”
烟台属于三线城市,“很多大型特别是国字号的展会一般都很少考虑到烟台举办。”烟台博览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区域和交通确实是一大瓶颈。
创意不足,叫得响的展会还不多
“现在烟台的展会经济与同级别的城市相比,总体上还算不错,但和其他沿海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烟台市政协委员赫安峰说,烟台尚没有形成有影响的展会节庆经济。“一方面是整体上没有很好的策划,没有标新立异的创新,创意不足。”赫安峰说,应该有重点地策划推出一批有影响的展会。
在刘涛看来,会展产业具有聚焦效应,很快可以聚集巨大的的人流。举办地如果是一个环境良好,适合旅游休闲的城市,拥有自己的主导优势产业,就很容易形成以该产业为主的品牌展会。
目前,烟台国际葡萄酒节以及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与广交会、西交会等,齐名被评为“最受关注的十大展会”。“这就是一个可以长期着力的点。”刘涛说,烟台可以考虑根据自己的产业优势确立一些有特色的展会。
城市配套设施服务还有短板
“在展会接待期间,仅凭展馆微薄的力量无法全面调动相关部门给予支持、协助。”烟台国际博览中心副总经理林菊说,会展产业的竞争说到底是区域经济的竞争,更是城市整体综合实力的竞争。
时不时总会发生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明明一个大型的专业展会,小商小贩却堂而皇之进场;酒店安保措施不力以致客商被偷;车流太多交通堵塞,不仅影响了参展商,也影响上班族按时上班……
对此,刘涛也有同感。他说,会展不是单纯的办会、搞活动,“要发展会展产业必须上升到城市经营的高度来运作,逐步搭建符合会展业需求的软硬件平台。”
政策上,政府还要帮一把
据了解,烟台早在2010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奖励办法》,“但会展经济发展迅速,现在的力度还不够。”刘涛说,文件中的相关政策已经有点跟不上发展的速度了,相比省内其他城市,政策上扶持一弱,竞争力也就下降了。
“就因为政策力度有欠缺,我们连续跟踪近两年的第85届中国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最终和烟台失之交臂。”烟台一家展会公司的负责人说,当时济南市政府拿出80万资金来扶持,而烟台的扶持资金不超过30万,显然没有竞争力。
人才上,培养专业人员
“缺少会展人才也是一个短板。”刘涛说,现在烟台高校中没有一所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的专业,省内高校也很少,在会展经济最发达的上海,那里的高校这个专业就很吃香。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会展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发展,除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缺乏,烟台还缺少专业的会展公司和会务公司,一些展会往往是旅游公司客串,很不专业。
“现有的从业人员很少能够充分挖掘一场会议活动的内涵,这也影响了烟台吸引外地机构来烟台开会的积极性。”刘涛说。
找特色,还应发展会务经济
在会展行业,以当年举办的展会数量、质量进行区分,有“大年”和“小年”、淡季和旺季的区分。“一般旺季集中在五六月份和九十月份。”林菊说,忙的时候一个月接四个会,但一旦闲下来,人员管理费、培训、福利待遇等都在花钱。
“大型的展会往往不会选择在三线城市举办,烟台的竞争力在短时间内很难赶超大连、青岛。”刘涛说,做出自己的特色就很重要,会务经济就是一个方向。
如今一场大型会议可能蕴藏着大商机。会务经济的市场不光是烟台以外的,烟台市区域内的市场也很大,“每年大大小小的企业举行的会议有多少?现在都是自己组织,因为没有专门的会务公司。”
网址:http://www.zhanlanku.com/news/show-8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