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入蜀方知画意浓——巴蜀已故名家中国画精品展”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开展,展厅入口处的二维码标牌格外显眼,但进进出出的观众似乎并不买账。其实,博物馆二维码导览早在去年就已在省内出现,但这样的观展方式,成了博物馆的“一头热”。为了寻找原因,记者走进成都几家大型博物馆。
□程文雯
记者体验:轻轻一扫,看得更详细
8月10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省博物院。在巴蜀青铜器展厅“象首耳兽面纹铜罍”展柜上,看见贴着一张10厘米见方的二维码标签,便拿出手机扫描。紧接着,弹出一个免费下载“四川省博物院掌上博物馆”APP的链接。下载安装扫描后,手机上立刻显示出展品图片。划动屏幕,有关展品纹饰、用途、朝代和文物价值的文字信息一一出现。
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主景区或精品器物上都已经设置了二维码,获取信息很方便。在武侯祠博物馆,记者用微信扫描刘备殿大门上的标签以后,两三秒内就弹出了电子导览服务信息,包括开放时间、景点简介和两段语音讲解,方便阅读和收藏。
现场直击:二维码导览乏人问津
电子导览方便实用,是各家博物馆为观众专门设计,但实际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在省博物院内,记者观察了1个小时,没有看到一位游客扫描二维码。周末的博物院内游客不少,也不乏在展品面前长时间停留者,但都对眼前的二维码视若无睹。
武侯祠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情况相同。据武侯祠博物馆统计,二维码导览今年5月开通至今,扫描的游客共计1400多人,还不到日接待5000多名游客的一半。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千载遗珍”展厅,不少游客跟在别人请的导游身后“蹭”讲解,厅内的二维码却无人问津。
其实,在国内其他博物馆的二维码导览已颇有成效。在国家博物馆今年举行的“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精品展”上,二维码总扫码数量超过41万,其中最受关注的作品梵高的《柏树》有超过1.7万人扫描。在国内最早使用二维码电子导览的苏州博物馆推出的APP上,发布功能还可以让游客将自己拍摄的图片上传到管理平台,经审核后发布,让游客与博物馆产生互动,月下载量达到2000多次。
记者手记
传媒“新贵”不要沦为摆设
省内各大博物馆对二维码电子导览都非常重视,以省博物院为例,掌上博物馆览今年5月开通至今,扫描的游客共计1400多人,还不到日接待5000多名游客的一半。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千载遗珍”展厅,不少游客跟在别人请的导游身后“蹭”讲解,厅内的二维码却无人问津。
其实,在国内其他博物馆的二维码导览已颇有成效。在国家博物馆今年举行的“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精品展”上,二维码总扫码数量超过41万,其中最受关注的作品梵高的《柏树》有超过1.7万人扫描。在国内最早使用二维码电子导览的苏州博物馆推出的APP上,发布功能还可以让游客将自己拍摄的图片上传到管理平台,经审核后发布,让游客与博物馆产生互动,月下载量达到2000多次。
网址:http://www.zhanlanku.com/news/show-7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