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促会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发布了《2004年中国会展经济年度报告》,这是中国第一份全面总结和分析展览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重要文献,填补了我国展览业的空白。
去年年初,中国贸促会组织成立了课题组,邀集国内经济学者和会展专家,用一年时间,对中国会展活动和行业动态进行跟踪了解,运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成了《2004年中国会展经济年度报告》。
《2004年中国会展经济年度报告》从五个方面对中国会展业进行了描述和分析:1.会展产业经济分析。2.中国展览业发展状况。3.中国会议产业发展状况。4.中国会展业区域发展报告(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港澳台区域报告)。5.中国会展业发展制约因素、趋势和建议。
2004年中国会展业蓬勃发展报告显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2004年中国展览业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增长态势。
首先是全国各省市展览馆数量呈递增趋势。据统计,目前全国正式注册并具有举办经济技术展览会条件的展览馆有118个,其中2004年正式办展的展览馆总量为90个。从展览馆的地域分布看,华东地区现有的展览馆数量最大,占全国总量的36%,中南地区和华北地区分别占23%和18%,东北、西南、西北地区的展览馆数量相对少一些。
其次,从办展数量看,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对展览活动需求的增加,展览会营销功能日益显现,我国展览业发展速度因此明显加快,每年举办的展览会的数量持续增加。据统计,2004年,全国90个展览馆共举办展览会2467个,举办展览会最多的5个省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四川。如按地区划分,华东地区举办的展览会数量最多,其次是华北和中南地区。华东地区中,上海举办的展览会数量最多,占整个地区的45%;华北地区的展览会举办情况在各省市之间的分布极其不均衡,其中北京市举办展览会的数量占整个地区的87%,这显示出上海和北京作为会展中心城市的实力;中南地区以广东省为龙头,也是一个展览业发展迅速的地区,该地区其他省市的展览业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西南地区中,四川省上年度举办的展览会数量最多,占到整个西南地区的62%;陕西是西北地区中展览业发展比较好的省份,2004年其举办展览会53个,占到整个区域的60%;东北地区中辽宁举办的展览会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占整个地区的72%。
研究结果显示,从这90个展览馆举办的展览会的行业分布看,展览业所涉及的领域较以往更加广泛,2004年展会数量排在前10位的是:房产建材、生产设备、人才招聘、文化体育、新兴技术、医疗保健、服装纺织、旅游酒店、食品饮料、综合展会。由此可以看出上年度展览市场的供需热点。
在展览会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该报告也注意到重复办展现象。有些展览会主题不明确,相同类型的展览会过多过滥,重复办展仍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对于展览会的参展商和贸易观众,报告重点对全国42个主要展览馆举办的1064个展览会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在这些展览中参展商的数量34万家,其中国际参展商为3.1万家,占总数量的8.97%。参观者总人数为1.2亿人次,其中国际参观者总人数是55万人次占总人数的0.44%。这些数据反映了目前国内展览会国际化程度还普遍不高。
在出国展览方面,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出国办展在促进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作用日益为企业所接受和重视,中国参展商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博览会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来自德国经济展览委员会(AUMA)的统计显示,中国是德国展览中最重要的参展国之一,参展商总数超过5200家,排名第八。来自中国的观众人数也以每年20%到30%的比例增长。根据中国贸促会的统计,2004年,全国有107家办展单位赴50多个国家(地区)举办和参加经贸展览会749个,比2003年增长22%,摊位总数2.7万个,展览团总人数4.5万人。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年来中国出国展览快速发展的趋势。
报告指出,考察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状况,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会展产业带的发展。中国会展业作为都市型服务业,已在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迅速崛起,使中国会展业在区域分布上,基本形成了分别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昆明为会展中心城市组成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及中西部会展城市经济带等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它们通过准确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了相互协调、各具特色、梯级发展的互动式会展经济发展格局。以区域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上述五个区域的发展要齐头并进并不现实,以梯度形式进行则不失为一种相互竞争和相互拉动的良好策略;而从各区域来看,则应各展所长,充分发挥各会展产业带自身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等,构筑各自的区域创新系统,以促进区域会展经济的腾飞,以促进我国会展产业进一步发展。
伴随着会展业对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需求的增长,政治、高校、协会、国外教育机构与团体以及会展公司都纷纷涉足会展教育和培训领域,并且形式多样,紧跟会展行业发展的步伐。目前会展教育、会展培训、会展理论研究、会展传媒等已经逐渐进入了繁荣时期。总体而言,中国会展业作为快速成长的朝阳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增长潜力。
5个制约因素影响中国会展业发展
处于新兴产业阶段的中国会展业,在近年来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就会展业的规范性、竞争力、效益水平而言,我国会展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为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商机和利润的同时也暴露一些问题,结合采集的数据和年度报告研究结果,报告认为中国会展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第一,当前中国会展业的发展,仍然是粗放型量的扩张,亟待实现注重内在质量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第二,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还很不平衡,行业布局和产业结构都需要调整。
第三,中国会展业和市场化程度还很低,行业内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妨碍会展业全国体系的形成。
第四,中国会展业相对低下的市场开放度,阻碍了行业内资本市场的形成,使行业发展缺乏后劲。
第五,中国会展业的自身建设还非常薄弱,亟待建立行业自律和公共服务体系。
我国会展业存在的以上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体制问题。只有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加以解决,我国会展业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前瞻政策为会展业护航综合2004年度中国会展业的实践,报告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会展产业正在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报告从前瞻的视角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会展产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群体,会展经济与其他经济类型互为发展。科学发展观是要达到行业的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会展经济发展应包含这一产业所有链条、环节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建设会展场馆,培育会展公司等单方面的进步;它应该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升。会展经济发展要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会展是会议、展览和节事活动的整合形态,它不仅仅是经济活动,体现对利益的追求,它同时也是社会活动,体现了人们对经济、社会、科教、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向往。
二、发挥政府对会展产业发展的引导和培育作用,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对此报告提出三点具体建议:第一,建议政府部门能通过法律、行政规章和政策等手段对中国会展业进行宏观规范,同时减少对会展活动的直接参与和管理,使会展业各个主体能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竞争。第二,共同研究制定中国会展产业政策。第三,研究制定有利于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使会展中心场馆、会展业和相关服务业能有积极性办好会展活动。
三、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实施品牌战略。
会展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规模经济”,同时,也是一种“品牌经济”,就会展城市而言,要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条件,选择能发挥城市资源优势的重点,加速培育一批有品牌效应的展会和一批有专业水准和竞争实力的会展公司。就展览项目而言,会展企业应该集中优势资源,努力提高展会组织、策划、服务的水准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进行展会活动的创新,争创名优品牌,提升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加快筹建全国性会展协会,促进中国会展产业化。
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政府行政机关主要通过制定规则来调控市场,而市场的自律则主要依靠由企业构成的行业协会组织来进行。中国应该借鉴那些展览发达国家的行业管理经验,在认真分析研究我国会展经济现状的基础上,尽早成立全国性的会展行业管理组织,充分发挥相关中介机构的行业自律作用,加大协调和服务力度,加强产业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协调会展活动。
五、有意识有目的推进会展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
这其中包括会展产业链上的分工专业化、会展活动服务专业化、会展项目运作的专业化。
六、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关注互联网的发展给会展带来的契机。
中国会展业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