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车是为了卖车,但展车又高于卖车。会展经济可以带动上百个产业,要发展好会展经济,首先要重视会展艺术前两天去了北京国际汽车展。我属于那种对车弄不懂的人,到车展就是去看看,也因此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车”,关注开“展”。
这届车展是够火的。火到什么程度??就是人多、车多、噪音大。展馆里大汗淋漓,展馆外寒风刺骨,呆不住,出不去。于是,我开始想车展展什么?这个问题以前还从来没有想过。
在我的印象中,“展”总是和“销”紧密相连的,甚至认为“展销”是销售的一种方式。而纯粹的“展”内容则大都是公益活动或者非商品,比如画展、文物展、生平展。汽车展似乎介于两者之间:汽车本身是商品,但车展目的好像又不是卖车。看车展的人目的是什么呢?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买不起的,看的人越多;越是买得起的车,看的人越少。本次车展,最拥挤的展馆是豪华车展区,这里展出的都是劳斯莱斯、宾利、保时捷等所谓世界顶级车型,一辆车的价格高到600多万元,但这里的人最多,停留的时间最长。而价格适中,适合相当多人消费的车型则很有些门前冷落车马稀。
这种现象与人们买衣服的习惯正好相反,看车展的人也不是为了买车。不是买车为了什么呢?我注意了一下,驻足豪华车前的人,既不是研究外观,也不是了解性能,许多人甚至没弄明白是什么车型,绝大多数在留影。几乎每个人手上都举着长镜头、短焦距,甚至是开启了手机摄影功能,非常壮观。从这个意义上说,车展的娱乐色彩似乎远浓于经济色彩。
既然娱乐的成分重于经济,表演的色彩也就浓于推销的色彩。而且表演的方式,也以各自的身价不同而风格不同。大腕就是“谱”,龙套就是“闹”。比如奔驰,没有花枝招展的模特,也没有五光十色的图画。工作人员黑色的绒质西装上衣,满脸的“买得起吗”的表情,傲慢得像车的价格一样;国产车的展台又是扩音器推介、又是有奖竞猜,还夹杂跳一段热舞,就像新门面开张一样,亲切、嘈杂。
一路下来,有几点强烈的感受:展车是为了卖车,但展车又高于卖车;在展馆里凡是需要用语言来表达的,大多不是成功的,起码不是最成功的,但最成功的也不是模特的“肢体语言”,而是车本身的形象语言。
“会展经济”曾经是个特别热的词,这几年冷下来了。热的时候也是热在“经济”上,冷下来也是冷在不挣钱上。会展经济可以带动上百个产业,要发展会展经济,首先要重视会展艺术。网址:http://www.zhanlanku.com/news/show-4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