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各经济主体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都希望独占市场。但市场经济尚未发展到垄断阶段,独占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再成功的竞争,顶多也就是杀敌一千,自损五百。
中国的会展经济起步比较晚,各种规范制度尚不完善,各种同类展会项目不停上马,整个市场混乱不堪。这些展会之间,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施展各种手段试图打垮对方,做大自己,美其名曰“竞争”。结果是谁都无法做大,最终只能勉强度日。聪明的会展组织者想出一个办法,在竞争中合作,即所谓竞合。当今时代,正是竞合的时代,也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竞合,有学者将此定义为:企业之间存在的既含竞争,又含合作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同业之间以资源共享、整合配置、价值链接的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更大规模的竞争。这种方式,一般会获得比单打独斗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效果。
科隆展览公司就很明白这一道理。之前的科隆似乎并不注重在中国市场上开展自办展业务,而当他们意识到在中国市场上自办展的重要性时,中国的会展已经呈现出“战国时代”的特征。如何进入中国市场?科隆拥有雄厚的资源,却找不到独有的新鲜项目。以科隆最强的项目五金展为例,能否成功移植到中国市场来成为他们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笔者曾针对对这个问题,与科隆中国的五金展项目经理和总经理交流。自2000年开始,在德国科隆市举行的世界五金展上,中国企业受到诸多限制,难以获得特装展位。然而这让科隆看到了新的商机,在2004年五金展由一年一届变为两年一届的时候,科隆创办了专门针对亚洲市场的“亚洲应用天地”展览项目,除了在科隆市与原展会错开举办之外,在上海也迅速开展。
当时,由中国五金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国际五金展已经形成独大的势力,科隆怎么办?硬着头皮上,与中国五金行业协会争抢市场?这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中国五金行业协会在国内市场上有很大的影响力,拥有数量众多的会员,而我们则在国际上拥有诸多的客户。”科隆中国的总经理冯向军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合作。
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2006中国国际五金展”十分热闹。由中国五金行业协会承办的第49届世界五金大会同期举办,而在展会方面,海外企业占据了整整一个展馆。对科隆来说,他们开始深层次地进入到中国市场,而对五金行业协会而言,展会的国际性也得以提高了。
作为一个服务性的产业,会展业的主体之一——会展公司及相关机构仅仅依靠竞争,是不能为企业提供真正到位的服务的。在竞争中适当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才能实现服务的本质。网址:http://www.zhanlanku.com/news/show-4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