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全站 热搜: LED  LED照明  led展  2014  2015  食品  2010  2014年  2014年第  2014年中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资讯 » 展会动态 » 正文

扬州文博会今闭幕 展商点赞:扬州文化积淀深入骨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05 11:32:02   浏览次数:214
  原标题:展商点赞:扬州文化积淀深入骨髓 国大师上展会,外地人特地来“鉴宝”
 
  昨天,“2017扬州文化产业博览会、第十二届中国玉石雕精品博览会·中国扬州漆器艺术精品展”进入第三个展会日。记者在展会上发现,由于今年展会上首次设立国大师展区,有不少外地人特地来到扬州,只为全面了解扬州国大师的工艺,感受扬州非遗文化的魅力。
 
  展商为展会点赞
 
  扬州人在文化方面有研究
 
  古代,将一块大型的玉石原料运至扬州,费时颇久。如今,新疆的企业来到扬州参加文博会,却方便了许多。
 
  “基本上每年的中国玉石雕精品博览会我都会参加,今年在玉石雕精品博览会和漆器精品展之外,又融入了文化产业博览会,让我们感受到了扬州文创产业的发展。”昨天上午,来自新疆有儒王府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他们都与扬州玉器厂有业务来往,与多位扬州的玉雕大师都有来往。扬州玉工享誉全国,展示玉工需要有玉石,“扬州的玉雕有传承,山子雕更是玉雕界的一块金字招牌,将一块玉石放在扬州玉雕大师的手上还是很让人放心的。”
 
  来自福建的一位参展商表示,每次参加展会,都能深刻感受到扬州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市,文化积淀深入扬州人的骨髓,“拿起玉器,扬州不少人都能略通一二。”
 
  该参展商说,而且这次展会上内容更丰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创产品,“扬州的传统玉雕漆器文创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国大师也上展会
 
  现场讲授扬州玉石知识
 
  今年的文博会上,首次为扬州的12位工艺大师设立了国大师展区。昨天上午,记者来国大师展区时,玉雕国大师江春源正在跟一位来自南京的玉石爱好者进行交流。据了解,这位来自南京的玉石爱好者几天前就跟江春源电话联系,要来文博会上看一下,并向其请教。
 
  江春源今年已70岁,平时除了设计玉雕作品外,已甚少出来走动。往年的展会上,都会有江春源的作品参展,但是数量并不多,此次扬州文博会上设立了国大师展区,他将自己的近百件作品拿出来展示,既有他擅长的玉白菜等大摆件,又有小雕件。江春源的儿子江峰告诉记者,工作室平时比较忙,这次来到文博会上,江春源在公开的场合接受爱好者的咨询,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玉石文化的魅力。据悉,这几天,有好几位外地人特地来到扬州,就为前来国大师展区。
 
  市民吴先生一家昨日特意赶来,请江大师鉴宝,“这块玉石料是我十多年前收藏的,我这次特意拿出来请大师帮忙看看,我们也学习学习玉石收藏的经验。”
 
  “这次的文博会上首次开辟国大师展区,这是扬州的展会在连续举办了12届之后的又一次创意之举,以前老百姓对于国大师的作品并不能完全了解,即便有些了解,也不能窥得全貌,这样的集中展示后,让大师之作掀开神秘面纱,更让市民与之面对面交流,让大家对扬州的非遗文化有更深的了解,真正感受扬州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业内人士认为,在新时代下,扬州的非遗文化在深耕技艺的同时,也应该走出来,让更多人的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从而让非遗文化散发出更大的光芒。
 
  艺术品也家装化
 
  玉石巧雕更富有生活情趣
 
  对于众多扬州人来说,一个家庭的装饰离不开几件上档次的艺术品。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艺术品家装化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大势所趋。
 
  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春源的展品中,一件小型屏风格外引人注意。据江峰介绍,这件名为《梅兰竹菊》的小型屏风上面的四块新疆和田籽料的牌子上采用浅浮雕技术雕出了梅兰竹菊的图案,背面则刻了相应的诗句。四块牌子取自同一块和田玉,切成四块,制作成了牌子。在玉石料紧缺的当下,这样的制作非常“奢侈”。
 
  “当时,我父亲在看到这块玉石的时候,就想着设计成牌子,不过他又觉着做成专供人佩戴的牌子似乎意思不大,于是又找了一块黑檀木,制作了一块屏风,将玉牌从后面镶嵌进去,成了现在的这个小屏风,可以放在书桌上。”江峰说,这个屏风在制作成功后,还是首次拿出来展示。
 
  玉雕器皿是扬州工代表作品之一,而如今的玉雕器皿更是一种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形式。在此次大师展示中,由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王金高展示的白玉《福盒》就采用生活化的视角,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情趣。
 
  桂圆、莲子、银杏、松子、开心果……一个白玉盒里装满了不同的果实,但这些栩栩如生的果实其实都是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的, 桂圆(玛瑙)、莲子(砗磲)、银杏(黄玉)、松子(糖玉)、开心果(白玉礓肉)、红肉(红巴林石)、花生(黄糖玉)、葵花籽(青花),白玉雕成的八宝盒上采用了痕都斯坦图案,盒中盛有八宝,分别选用不同材质加以雕琢。
 
  为了完成这套果盒,王金高透露,他前后花了有两年多的时间,“哪些材料做完了需要打磨才能更神似果实,这都需要平日的观察。生活中要善于留心细节之美,才能有更多的立意的素材,积累多了,灵感自然闪现。”他表示,正是在制作过程中不断体会琢磨和升华,他才想到了这样创新的表现手法,“这样做出来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才能打动人。”
 
  记者 邱凌


网址:http://www.zhanlanku.com/news/show-20233.html
 
 
[ 展览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最新展览资讯
立即发布»最新发布展会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浙ICP备08006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