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杭州心中的“红太阳”浙江展览馆下周起回归)
从“八少女”回归,到3D灯光秀,去年下半年起,武林广场不停刷新着它给予我们的原有印象。而那个让杭州人感到最亲切的“红太阳”展馆,在经过了漫长的四年闭馆修缮期,也将于下周回归。
建成于1968年的浙江展览馆,已伴随杭城走过近半个世纪。这座地处市中心的地标建筑,是好几代杭州人最重要的社交场所。
上世纪80年代,它是市中心最热闹的文化娱乐场所。馆门前的草坪,是踢足球的年轻人们心中的圣地,那时,展览馆里络绎不绝的文学讲座常常爆满,而电影放映厅内,永远是一票难求。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展馆还开过舞厅,有过溜冰场,办过各种各样的展销会,是杭州人逢年过节“买买买”的地方。在那个年代,它满足了杭州人物质和文化的双重需求。
那么,修葺一新的“红太阳”,到底变成什么样了?它还存有我们的共同记忆吗?前两天,记者提前去看了一看。
找不同之一:
外墙和序厅更精致了
在杭州人的印象中,“红太阳”是一座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展览馆,四平八稳地坐落在广场的北端,立面的颜色几十年如一日,就是那朴素的土黄。
不过,根据一些老人回忆,1969年开馆时,杭州城里再没有比这更漂亮的建筑了:金黄色的琉璃瓦,颜色均匀的大理石立面,水磨石地坪,花岗岩台阶,还有正面墙体上,九幅巨大的彩色烧瓷拼图,光彩夺目。
新馆和旧馆相比,都有哪些不同呢?记者拿着一组旧照片,从外到内走了一圈,发现,变化还蛮多的。
第一步当然是围着展览馆的外围转一圈,发现无论是整体色调,还是细节装饰,都和整修前的旧照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立面做了修复后,少了一点岁月的风尘仆仆,却依旧朴素,而楼顶的向日葵纹样装饰,线条更加精致了。
再从正门进入序厅,簇新的电子显示屏和头顶上明亮的葵花灯非常惹眼。
小时候跟着大人逛“红太阳”里办的展销会时,印象中展览馆内的层高非常高,有普通的4层楼左右,如今序厅加了吊顶,但仍感觉空间很开阔——这是老建筑的特点。展览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序厅的面积大约有480平方米,层高原有12米,现在是8米,将来会用于一些展览的开幕式和摆放一些宣传品。
穿过序厅,就是中央大厅了,修缮调整后,这里的面积是838平方米,层高还是原来的12米。
这一区域最完整地保留了“红太阳”展厅的原来面貌。比如,一抬头就能看到天花板上那颗巨大的红五星,以及围绕着它的葵花灯,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曾是“红太阳”的主要展厅,当年开馆的第一个展览就在这里举行。墙壁、立柱、窗户的位置都没有变,不同的是,大厅里多了一个伸缩舞台。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将来主要承担的是会议、活动的功能。
找不同之二:
原来的天井也收入展厅
接下来,记者依此参观了从一楼到三楼的总共7个展厅。相比走廊、楼梯、贵宾室的装饰,这里的风格更简洁,也更现代。很难再与当年那些咖啡馆、免税店以及展销会的记忆联系到一起了。
“这次的改造有三方面。”浙江展览馆副馆长林应辉介绍,“受当年建造时工期和施工环境的影响,且经过几十年风雨,展馆建筑本身早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抗震要求,这次的一大修缮目的就是加固。其次是扩建,在不影响展览馆外观的前提下,对内部空间进行拓展,在原天井的位置,增加了约1万平方米的展会空间,提高这座黄金地段建筑的利用率。最后就是对展厅进行了智能化的改造和提升,比如每个展厅都有wifi网络覆盖,每个厅还能各自对人流量进行统计,适应现代展会的需求。”
找不同之三:
今后的展览会侧重文化艺术方面
林应辉告诉记者,浙江展览馆是浙江省文联直属事业单位,在今后的展览中,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主要以文化艺术展览和高端经济展览为主,也会承担一些公共综合性展览及自行策划的文艺展览,将继续承担起杭州人对于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责任。
从目前安排来看,2017年的展览将以文化艺术展览和主题综合性展览为主。开馆大展就是“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展览,下周开始,将陆续开始浙江省“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成就展等综合性展览。
网址:http://www.zhanlanku.com/news/show-18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