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将是都匀毛尖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00周年的日子,届时我省茶叶博览会也将在都匀市举行。
为把都匀毛尖品牌打出去,省委、省政府将都匀毛尖发展作为“黔茶出山”首要品牌来抓,是全省主打的“三绿一红”茶叶品牌之一;黔南州委、州政府把都匀毛尖明确为全州重点打造的四大农业产业之首。
多年苦心经营,今年都匀毛尖以20.71亿元的品牌价值荣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13名,被评为中国“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都匀毛尖重振雄风。
开通毛尖茶高铁专列,投资央视宣传,开辟茶山体验游,举行全国茶仙子选美大赛……都匀毛尖歌声嘹亮,毛尖成了都匀的代名词。
统一了都匀毛尖品牌,立法保护都匀毛尖,黔南州在茶叶面积向200万亩冲刺的同时,带领着30万茶农脱贫致富奔小康。
小小毛尖大产业
8月10日,都匀市区炎热依旧。距市区不到两小时车程、海拔1600米的螺丝壳都匀毛尖茶园里,却十分凉爽。站在万亩都匀毛尖茶园的观景台上极目远眺,近处有几个戴着斗笠采茶的茶农点缀其间,远处被粉色格桑花装扮的灰白色水泥路随着山势在绿油油的茶海里蜿蜒。
都匀市摆忙乡坪阳村河头茶叶合作社理事长张光辉正背着双手,唱着山歌,一脸轻松地在茶园里转悠,查看茶树的生长情况。
2008年,张光辉发起成立合作社至今,已有150余户农户入社,发展茶园2200亩,并注册了“明黔”茶系列商标。2014年,合作社年产茶叶2500多公斤,产值达500万元。如今,张光辉的生活与都匀毛尖相伴,日子过得充实而幸福。
但在十多年前,像张光辉一样的茶农却对着茶叶发愁。虽然都匀毛尖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大奖,198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一直以来,都匀毛尖似乎只停留在“历史的荣誉”上,毛尖茶品牌影响力一直不温不火,茶叶种植始终处在“小打小闹”的局面,规模上不去,茶叶卖不起价,茶农也得不到实惠。
如何发掘历史悠久、荣誉满身的都匀毛尖,让其重现昔日辉煌?黔南州委、州政府根据实际资源情况,瞄准了发展茶叶的路子,决定大力推进茶产业发展。
地处云贵高原的黔南州,多山少地的自然环境导致粮食种植等传统农业没有明显的发展优势,然对喜阴的茶树来说,这样的环境恰恰是毛尖生长的“天堂”。
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都匀、瓮安、贵定、独山等地。这些地方山谷起伏,常年云雾笼罩,海拔在1200米以上,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都匀毛尖优良品质。
思路决定出路。为了将茶产业做大做强,黔南州相继出台了多个茶叶发展相关条例,用一系列举措强力规划都匀毛尖发展蓝图。
2013年10月底,黔南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2014年5月,黔南州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上,通过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以立法形式促进都匀毛尖发展,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为茶产业立法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从此都匀毛尖健康持续发展有了法律保障。
此外,黔南州还发布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茶综合标准体系》等15个黔南州地方标准,为黔南州茶产业的生产、加工等提供了更新、更全面、更科学的标准技术支撑。
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相继出台,打破了长期以来困扰黔南茶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机构建设、品牌统一、人才匮乏等问题,为黔南茶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铺平了康庄大道。
面对这些相继出台的举措,黔南州梅渊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钰海高兴地说:“有了政府的支持,我们做起毛尖生意来更有信心,更有希望了。”
有了思路和行动规划,从2013年起,黔南州都匀毛尖零星种植不成规模的局面彻底改变,政府大力支持,干部率先带头,企业强势拉动,农民积极响应,黔南茶园面积直线上升。
据黔南州茶办负责人李应祥介绍,目前该州12县市均产茶,现有茶园135万亩。该州有涉茶企业901家,其中茶叶加工企业及专业合作社400家,茶业资产总额30亿元以上。2014年,全州投产茶园面积达到51.88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1.68万吨,产值23.88亿元,综合产值37亿元。
茶园规模上去了,进驻的茶叶企业也越来越多,这对茶叶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能打农药,只能用有机肥,收茶青之前要测农残,超标了就没人收了,几个月的辛苦就打水漂了。”都匀螺丝壳摆忙村的茶农张子全告诉记者。
在都匀河头茶叶合作社毛尖基地,亮黄色的防虫板格外显眼。张光辉介绍说:“这些都是捕蝇高手呢。有了它们,茶园就能实现病虫害绿色防控,最大程度保证都匀毛尖绿色有机的品质。”
2012年,梅渊公司在都匀市都匀毛尖镇螺丝壳高平山建5000余亩生态有机茶园基地。“茶园严格按照有机标准来做,不施一颗化肥,不打一滴农药,保证都匀毛尖品质的原生态。”何钰海说。同时,公司收购茶青按照茶青芽叶完整、无病虫害斑点、无鱼叶鳞片等9项标准执行,牢牢守着标准化生产的关口。
在提高茶叶品质的同时,黔南州大力推广现代生产加工技术。目前,该州建成茶叶连续化清洁化生产线28条,推广应用机械加工设备5300多台(套),机械加工比率达到60%以上,提高约10%。
2012年,梅渊公司在都匀毛尖镇螺丝壳建成3500平方米的标准化、规模化、清洁化加工厂,年生产都匀毛尖茶100吨。
如今,绿色生态的都匀毛尖已经走出黔山,走向了广东、陕西等省,深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据悉,黔南州规划到2016年,努力将都匀毛尖品牌培育成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品牌价值跻身全国前十名,有机茶标准基地发展到200万亩,投产茶园100万亩,实现茶叶加工能力3万吨、综合产值80亿元以上。
茶好更要常吆喝
2015年,都匀毛尖以20.71亿元的品牌价值荣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13名,被评为中国“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成为我省唯一入选中国前20强的茶叶品牌。
都匀毛尖可谓荣誉满身,在省内更是家喻户晓,但在省外市场上却难觅其踪影。
“不能让其囿于一隅,要将都匀毛尖打出去。”黔茶出山倒逼出市场强音。
黔南州委、州政府高声吆喝,全方位立体宣传都匀毛尖,破解“抱着金牌没饭吃”难题。
2014年,贵广高铁开通。当年12月26日,一组以“都匀毛尖号”命名的“贵阳北站—广州南站”动车正式开通。在“都匀毛尖号”上,乘客能近距离感受毛尖茶文化,品尝都匀毛尖。
继“都匀毛尖号”开通之后,今年都匀毛尖宣传片出现在“京沪高铁”及“京广高铁”共801趟高铁上,每天播出高达2873频次。
年初,黔南州与央视合作,都匀毛尖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天气预报栏目。在每天播放的贵州天气预报信息时,随之出现“都匀毛尖、香满人间”的宣传语和采茶的镜头。
此外,黔南州还举办了两届都匀毛尖斗茶大赛,多次组织本地企业参加信阳、上海、遵义、北京等国际茶博会,让更多人认识都匀毛尖。
今年9月23日,是都匀毛尖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纪念日,我省决定在都匀召开茶叶博览会,共庆“都匀毛尖·世博名茶·获奖百年”活动。截至8月10日,占地面积123亩,投资2.8亿元的都匀毛尖茶博园主体工程已经建好,正在进行绿化等扫尾工程,预计在纪念活动举办前夕开园。
为拓展都匀毛尖茶销售渠道,加强线下线上联动,解决企业销售瓶颈。今年来,黔南州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建立起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阿里巴巴都匀毛尖茶城已开通,目前有31家茶叶企业入驻。
立体的宣传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都匀东驰毛尖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辉介绍,该公司今年省外客户比去年增加40%,都匀毛尖价格一度突破4000元1公斤,多次呈现断货现象。
相关链接
从1915年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大奖到2015年荣膺中国“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都匀毛尖因品质优良而盛誉满身。
漫步时光长河,唐贞观九年(公元793年)起,都匀毛尖顺着蜿蜒的茶马古道,从黔南的群山中一路向北,走进了皇家内院,成为贡品。公元17世纪,毛尖茶得到明崇祯皇帝的喜爱,因其形似鱼钩,被赐名“鱼钩茶”。
1915年,贵州省公署把历代贡茶“都匀毛尖”推荐到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第13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都匀毛尖与贵州茅台同获大奖,开启了黔茶在海外发展的里程碑。
198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2005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都匀毛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07年,“都匀毛尖”被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
2008年,都匀毛尖荣获“有机茶”称号。
2009年,都匀毛尖入选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获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优茶最高奖项金牛奖。
2010年,都匀毛尖入选中国世界博览会十大名茶和世博联合国馆指定用茶。
2011年,都匀毛尖进入国家商务部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名录,并荣获贵州省十佳著名商标称号。
2015年,都匀毛尖荣获“华茗杯”全国名优绿茶质量评比活动金奖;在“第十二届上海茶博会”上,被授予“百年荣耀世纪名茶—金品牌奖”。
目前,都匀毛尖已先后获得国际绿茶金奖等国内外奖项30余个。
网址:http://www.zhanlanku.com/news/show-12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