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电6月1日 近日,海银资本、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和钛媒体联合主办的首届“钛•边缘”创新大会夏季峰会在京举行,来自美国的数位高科技企业领袖和中国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话“中国制造联手美国高科技的未来”。
参加此次峰会的美国高科技企业,大多是海银资本长期关注并投资的企业。比如无线充电技术公司WiTricity、太阳能科技公司1366、空气压缩储能公司Lightsail、私人太空飞行公司XCOR、飞行汽车生产商Terrafugia、可穿戴设备公司MC10、表情互动机器人Hanson Robotic、硬件生产制造网络平台CircuitHub、让盲人重见光明的生物科技公司Wicab、让脊柱残疾人重新直立行走的外骨骼医疗设备公司Rex Bionics等。
此次峰会是这些美国高科技企业“组团”来华的第三站。此前,海银资本已带领这些企业访问了杭州和广州,与当地的企业家、政府探讨美国高科技和中国制造业联手的广阔前景。
海银资本创始人王煜全表示,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美国高科技企业和中国制造企业对接合作,帮助美国高科技企业走出瓶颈期,同时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小公司,新的美国创新引擎
“以Witricity、1366、Lightsail等为代表的这些中小高科技企业正在成为美国的创新引擎。”王煜全说,随着1980年美国拜杜法案的出台,降低了美国中小企业获得高校科研成果的门槛,大批美国中小企业从高校科研机构获得专利授权,成为美国式的“万众创新”。
由于在政府资助的研究发明中,发明人也有权分享专利授权许可收入,而且小企业有优先获得转移许可的权利,中小创新企业逐渐成为新的科技创新主体。不过,作为美国创新主体的中小高科技企业在井喷式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瓶颈:批量生产能力不足、融资能力有限。
“用最先进的技术实现0到1比较容易,但从1到100万、1000万,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提升,更需要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和投资。”王煜全认为,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可以帮美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突破瓶颈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外国公司进入中国,以此获得了强大的制造能力,建立了完整的制造业生态环境,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太阳能科技公司1366的首席执行官弗兰克•范•米尔洛说:“中国的制造业硕果累累,我们准备从中学习。”全球主要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都在中国,1366也正与其中一些制造商一起进行客户试用。
空气压缩储能公司LightSail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克莱恩则表示:“中国如果成为我们最大的市场,我丝毫不意外。”
高科技,中国制造的新动力
中国制造在为美国创新瓶颈提供一个“解”的同时,也为中国制造瓶颈提供的了一个“解”。中国制造业在过去30多年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困境,出现了科技升级能力不足的问题,相应的制造业投资也出现了下滑。
日前,国务院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出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要抓住机遇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这一转变需要借助美国的高科技。
“中国制造业如果此时与美国中小科技企业合作,在创新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形成控制,通过制造力反向控制科技,形成科技红利,可以成功摆脱现有的初级代加工地位,在全球市场树立话语权。”王煜全认为,“一定要在苹果没有成为苹果之前,特斯拉没有成为特斯拉之前进行投资、合作。”
事实上,中国政府、企业家都已认识到了联手美国高科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此次美国高科技企业的访华行动,受到了企业和政府的热烈欢迎。”王煜全表示,基于美国企业和中国企业、政府的积极反馈,海银资本计划在今年10月份在美国波士顿举办中国制造对接美国创新的大会。
海银资本的这一系列对接活动受到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包括《财富》、《福布斯》、《经济学家》、《波士顿商业评论》在内的很多媒体都对此表示看好。(中新网IT频道)
网址:http://www.zhanlanku.com/news/show-11308.html